欢迎来到榆林市工商业联合会(榆林市总商会)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 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专题栏目

榆林:“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向“三联三通”聚神发力

2015-12-02 14:15:52.0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吕明辉 贺文 孙文栋 访问:737
打印 【字体: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最终体现在推动改革发展的实际效果上。目前,榆林市正处在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各类矛盾和问题较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稳定的任务很重。为此,榆林市委在开展专题教育中,为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专题教育与破解难题相“联”相“通”,借力“三严三实”要求,解决当前存在的认识问题、发展问题和作风问题。 
  上下“联脑”谋共识 打通干部群众的思想障碍 
  谋事要实,关键是认识要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榆林市委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学习思考、带头讲党课、专题研讨等环节中,严格要求把提高认识放到首位,力求全市上下通过“联脑”凝聚共识。 
  强化精神引领。针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放松自我要求、精神懈怠、缺乏担当等突出问题,榆林市委提出要向中央基准和省委要求看齐,把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强补精神之钙的重中之重,同时,确立了“弘扬治沙精神、优化发展环境”的载体,把“矢志不移、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榆林治沙精神”贯穿始终,以治沙英雄为标杆,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各级领导干部,大力解决精神层面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在全市掀起向中央基准看齐、向治沙英雄学习的热潮。 
  深化市情认识。针对榆林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和领导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市场理念和法制观念“三大缺失”的问题,榆林市委深入开展严和实的大讨论,深化对“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这一基本市情的认识,在省委提出专题研讨“十八查、十八看”的基础上,增加了符合榆林市情的“六查六看”,其中把“查一查是不是在改变‘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上、科学谋划‘十三五’上深入思考、下了功夫、出了实招,看一看有没有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的问题”作为必查内容。各县区各部门主动查找市情认识方面“不严不实”的表现,寻找破题对策和措施,在推动思想解放、加强人才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破除要素制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形成共识。 
  增强发展自信。针对榆林当前经济下行,外界“唱衰”、质疑榆林发展的声音增多,干部群众对形势认识不清、劲头不高、信心不足、心浮气躁等问题,榆林市委结合专题教育,深入查找榆林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引导干部正确认识宏观经济整体形势的变化,正确认识资源型经济发展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榆林转型升级带来的重要机遇,认识到榆林独一无二的优越资源条件和产业竞争力依然存在,认识到榆林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已经有了较好的资本积累和较强的发展基础,从而克服浮躁心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增强发展自信,凝聚发展合力。 
  内外“联手”克时艰 打通经济运行的主要症结 
  创业要实,关键是举措要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榆林市委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问题,积极作为,主动应对,从严处用力,向实处要效,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内外联手打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症结。 
  内联促转型。针对榆林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建成各类示范园区18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5700多个,提高了农业抱团发展能力。针对工业产业竞争力不强、结构单一的问题,继续在“联”上做文章,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的联结度和综合利用度,深入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战略,促成神华、国电、陕西有色、延长石油等央企和地方国企投资4000多亿元建设煤电转化、化工项目,增强了发展后劲。针对民营经济管理方式落后粗放、发展层次低、发展资金短缺等实际情况,继续支持民营资本参股中省国有企业重大项目或国有资本投资项目,不断壮大以北元、天元模式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外联拓市场。针对国际国内能源价格下跌、需求减弱的压力,大力实施“外联促销”战略。年初,榆林出台了工业稳增长《八条意见》,积极开展榆林兰炭助京津冀地区减霾专题研究工作,推进“榆林煤”“榆林兰炭”商标注册,大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大工业产品推销力度,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企业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南地区举办“榆林煤”、“榆林兰炭”、“榆林金属镁”工业产品推介会,全力拓展市场份额。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市委书记胡志强率榆林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福建考察“多规合一”工作,为榆林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寻找内生动力;市长尉俊东带领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关中和京津冀地区出台兰炭替代民用煤政策,推动榆林能化产品外销。1—9月份全市20种主要工业品中11种保持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78亿元,同比增长4.3%。 
  引进促提升。针对榆林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规模下降、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榆林市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加强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合作,借力发展。抓住东部优质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精细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定边、靖边风电基地,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58万千瓦。组织了全市新能源项目推进会、重点招商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在西洽会上共签约项目102个,签约合同项目为39个,总投资1025.5亿元,引资额812.3亿元。同时,加大在建项目推进力度,落实市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项目机制,主动赴京与华能、华电和中石油等央企负责人座谈协商,努力推动在榆项目建成、投产达效。 
  干群“联心”转作风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做人要实,关键是作风要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榆林市委以“干群心连心、服务面对面”为实践主题,以严的要求树良好形象,促优质服务,真正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针对服务群众效率低、不便捷等问题,榆林着力打造高效通畅的政务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中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2项,精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79项,建立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推行网上并联式审批制度;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办好用好市县政务服务大厅,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便民服务体系,县区、乡镇(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加强“诚信榆林”建设,探索推行诚信“黑名单”制度;强化政府帮扶功能,通过市级领导结对帮扶、召开银企对接会、建立服务平台等方法,采取电价补贴、减收运费、销售奖励等措施,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克服困难。市县财政投入2亿元实施“助保贷”业务,撬动银行20亿元为中小企业贷款。新设立2亿元民营经济专项发展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助推转型升级。 
  联系群众贴近服务。针对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服务方式单一的问题,榆林市委、市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健全完善了一系列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体制。开展“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连续三年选派13912名干部深入基层访农村、访社区、访企业,促基层科学发展,促工作作风转变,促服务能力提升,促社会和谐稳定,促清廉形象树立,全市累计建立村情台账5467个,落实帮扶项目资金4.85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811件,结对帮扶贫困户25746人;开展了“千企帮带、千村推进”工程,形成市、县、乡“三级互动”,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的帮扶格局;启动“千干联千企行动计划”,选派市县经济部门千名干部联系服务千个企业和项目单位;开展驻村联户精准扶贫工作,出台了《关于实施老区“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战略的意见》,落实村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户户都有具体帮扶人的要求,确保全市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建强组织引领服务。针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队伍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榆林抓教育培训,市县分别对下派的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集中轮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抓班子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建,全市共选派1279名机关干部,到“升级晋档”考核较差类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抓志愿服务,农村推行群众事项代办制,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活动,全市3.8万在职党员深入城乡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引领和提升了为民办事服务水平。
  “三联三通”是“三严三实”要求在榆林的具体化、鲜明化,是推动榆林科学跨越发展的务实之举。全市上下将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继续向“三联三通”聚神发力,持之以恒地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小康榆林、幸福榆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