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榆林市工商业联合会(榆林市总商会)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服务之窗 >> 文件汇编
服务之窗

让75万户农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

2015-05-25 10:37:10.0 来源:榆林日报 作者:杜永生 李晔 访问:499
打印 【字体:

今年以来,榆林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工作总基调,以组织资金、提升信贷服务水平、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三大举措”,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榆林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包括榆林12个县区的12家农村商业银行,共有网点338个,员工2665名。截至4月底,全市12家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746.5亿元和537.5亿元,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其中,存款余额较年初增加9.9亿元,增长1.3%;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3.9亿元,增长6.7%。各农商银行实现账面利润8亿元,实现净利润6.5亿元。

组织资金——

有了金刚钻,能揽瓷器活

改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前4个月,全市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人多、点多、面广的资源优势,通过搭建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储蓄存款工作。4月末,全市个人存款余额489.7亿元,较年初增加23.9亿元。

榆林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强银政、银企、银银等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展各种代收、代付、代保管等业务,拓展对公存款渠道。4月末,全市各机构对公存款达248.7亿元。

通过电子银行等先进便捷的工具、优质的服务和灵活的定价优势,各金融机构保证了存款的稳定增长。通过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竞赛活动,大力进行营销宣传,逐步提高客户依存度。目前,银行卡存量达到243万张,卡存款余额273亿元,注册网上银行18.5万户、手机银行达22万户。各机构加大黄金客户巩固和新客户的营销拓展,激励考核机制调动员工吸引资金积极性,积极拓展新市场。到4月末,各机构定期存款余额208.8亿元,活期存款余额达到529.5亿元。

提升信贷——

“四个倾斜”助力地方经济

贷款多少是衡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榆林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向“三农”倾斜、向小微企业倾斜、向普惠金融倾斜、向公共基础设施倾斜“四个倾斜”,全力提升信贷服务水平。

今年前4个月,全市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农业目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做精做细“三农”服务。在加强春耕生产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投向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以及玉米、小杂粮、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4月末,全辖涉农贷款余额达449.1亿元,较年初增加8亿元。全市80%以上的农户均已建立经济档案。

全市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目标要求,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设立小企信贷中心,积极探索为小微企业服务方式,建立服务小微企业绿色通道,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资金难题。截至4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5亿元,较年初增加4.6亿元。

全市农村商业金融机构以推进普惠金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创业、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妇女创业等创业促就业贷款,以及扶贫贴息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以及发放财政惠民补贴等金融业务,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目前,各金融机构创业促就业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带动了榆林万人就业。支持居民消费类贷款6.3亿元,支持个体小工商户经营性贷款25亿元。

以市委、市政府移民搬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支持重点,全市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力度,公共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达到175亿元。

改进服务——

足不出村可取款转账

全市各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各机构坚持“现代、文明”服务理念,不断推出适合客户,尤其是农村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新举措。借助科技手段支撑,大力拓展电子银行业务和网银业务等,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各金融机构树立“网点未建、服务先行”的理念,采取“流动银行”、“定时定点服务”、“背包银行”及开办POS机助农业务等手段,积极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点。截至目前,累计布放ATM机和自助存取款设备607台、助农设备1025台,解决空白乡镇服务盲点1025个,基本实现了城乡金融服务全覆盖,使75万户农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实现了村镇农民“足不出村可取款,足不出村可转账”的金融服务目标。